3D 打印:器官制造新曙光?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3D 打印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,从工业制造到日常用品,从建筑设计到艺术创作,它的身影无处不在。
3D打印器官,不只是敢用不敢用的问题器官移植的现状与挑战当今医学,器官移植是许多重症患者的最后希望。据WHO 2023年的报告,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患者等待器官移植,但仅有不到20%的需求得到满足。器官移植手术面临三大致命瓶颈:供体短缺、免疫排斥以及终身服药的副作用。这些问题的解决数十年来难有进展,而3D生物打印技术的出现,或许正是这些问题的终极解决“处方”。
随着医学领域对增材制造3D 打印技术的深入认识及应用,3D打印技术在医疗教学、患者临床救治、生物制药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美国探索3D打印皮肤技术
量体裁衣,置换髋关节对于复杂性髋关节疾病,通过3D打印1:1个性化的私人定制骨盆髋臼模型,可以在术前更直观了解骨盆病变的情况,进行模拟手术预演,设计假体型号和安放位置、角度,帮助手术过程中精准截骨,缩短手术时间,降低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,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。近日,我院关节微创外科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治愈一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,将现代科技与实际临床相结合,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,真正实现手术的精准化、个性化、微创化。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 又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来自嘉禾的张先生今年45岁,于2020年不幸遭遇车祸导致自...
“3D打印技术可以精准地适配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,缺损多少,即可打印多少。骨科手术已迈入精准化、个性化的‘订制’新时代。”近日,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利用3D打印技术,为曾患股骨恶性肿瘤的刘先生(化名)量身定制髋关节假体,并顺利完成了难度极高的髋关节“翻修重建”手术,让患者能够重新站立行走。据介绍,今年55岁的刘先生是一名建筑工人,10年前,因右侧髋关节疼痛难忍,从老家盐城赶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就诊,被确诊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。医院骨科为其进行了股骨肿瘤病灶切除手术、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手术,手术后刘先生的疼痛消...
骨科3D打印私人定制
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 的创新应用(上)
3D打印为医疗提供了方便的解决方案。3D打印技术可根据患者的CT或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合成三维模型,然后通过3D打印机将病例模型打印出来,在短的时间里快速得到一个医疗模型。应用于医疗功能性原型、病例分析、手术导板,以达到可视化设计、微创化操作、个体化重建和治疗的目的。3D打印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直观、全面的术前规划和手术模拟,大程度提高了手术精准性,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。另外,医疗3D打印机为矫正鞋垫、仿生手、助听器等康复器械带来的价值除了实现定制化外,更主要体现在让高效的医疗3D打印机技术代替传统制作方式,极大缩短了生...
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,根据影像数据,将患者的骨骼模型按1:1的比例打印出来,从视觉和触觉上给患者及家属展示病情,有助于医患沟通,同时主刀医生可根据3D打印骨骼模型进行术前规划。一、什么是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,又称增材制造,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,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,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。现已广泛应用到医疗、教学、科研等领域。二、医学3D打印过程医学3D打印过程主要包括:(一)数据采集通过CT、MRI等设备对患者进行薄层扫描,并以DICOM格式将数据保存备用...
这一曾经听起来充满科幻色彩的技术,如今已悄然融入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,尤其是在医疗行业,正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潜力,成为推动医疗变革的重要力量。其基本原理是 “分层制造,逐层叠加” ,与传统的 “减材制造” 有着本质区别。传统制造方式如同雕琢一块巨石,通过不断削减多余部分来塑造形状;而 3D 打印则像是搭建积木,依据计算机中的三维数字模型,将材料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,最终构建出复杂的三维物体。这项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,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,从最初只能打印简单的塑料模型,到如今能够使用金属、陶瓷、生物...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